日期:2025-09-15 04:34:28
日期:2025-09-15 04:34:28
图片
图片
图片
秋,宛如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,带着独有的寂寥与诗意,悄然铺展在时光长河中。当秋风轻拂,落叶飘零,文人墨客们总爱借酒消愁、以诗言志,在微醺间将秋的韵味与人生的感慨诉诸笔端。
“我偷黄昏一壶酒,醉了晚霞凉了秋”,这般浪漫又略带惆怅的语句,勾勒出秋日饮酒的独特意境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走进五首秋日饮酒诗词的巅峰之作,去探寻古人在秋日里,借酒抒发的万千情思,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。
图片
图片
1
图片
登 高
杜甫〔唐代〕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杜甫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,此时诗人漂泊至夔州,身患肺病、风湿等疾,困顿潦倒。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,目睹萧瑟秋景,悲从中来,遂写下这首被誉为“古今七律之冠”的诗篇。
首联以“风急天高猿啸哀”起笔,风之凄厉、猿之哀鸣,瞬间勾勒出秋的肃杀;颔联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落叶纷飞、江水奔涌,既显生命之短暂,又寓壮志之难酬。颈联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”,十四字含多重悲意:漂泊万里、悲秋时节、久旅他乡、暮年多病、孤身登台……将身世之悲推向极致。尾联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”,诗人本欲借酒消愁,却因病停杯,愁绪更添几分无奈。
全诗以秋景为底色,将个人漂泊之苦、家国动荡之忧熔铸于笔端,沉郁顿挫,气象浑厚。酒杯虽停,愁思未绝,杜甫以诗为酒,在秋的苍凉中,酹出一曲时代的悲歌。
图片
图片
2
图片
渔家傲·秋思
范仲淹〔宋代〕
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范仲淹此词创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,彼时他正以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的身份,亲历对西夏的防御战争。塞外深秋,寒风凛冽,词人独立孤城,目睹大雁南飞无留恋之意,耳闻边声与号角交织,长烟落日下,千嶂环抱的孤城更显苍凉,秋的肃杀与战地的荒寂融为一体。
下阕转写戍边将士的愁思。“浊酒一杯家万里”,秋夜寒凉,将士们以浊酒暖身,却难消万里之外的思乡之情;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,化用窦宪勒石燕然山的典故(据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记载,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,去塞三千余里,登燕然山,刻石勒功而还。),道出战未胜、家难归的无奈。羌笛悠悠,霜华满地,更添几分凄清。末句“将军白发征夫泪”,将士们彻夜难眠,将军白发因忧国而生,征夫泪为思乡而流,酒中沉淀的,是保家卫国的壮志与骨肉分离的悲怆。
全词以秋景起兴,借浊酒抒怀,语言凝练,意境苍凉,既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,又抒发了将士们深沉的爱国情怀,堪称宋词中边塞题材的典范之作。
图片
图片
3
图片
行香子·秋与
苏轼〔宋代〕
昨夜霜风,先入梧桐。浑无处、回避衰容。问公何事,不语书空。但一回醉,一回病,一回慵。
朝来庭下,光阴如箭,似无言、有意伤侬。都将万事,付与千钟。任酒花白,眼花乱,烛花红。
苏轼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(1094)迁惠州后,彼时他因“元祐党争”屡遭贬谪,辗转至惠州、儋州等地。这首词便是他身处逆境时,借秋景抒怀的自我写照。
上阕以“昨夜霜风”起笔,秋风裹着寒霜侵入梧桐,秋的肃杀与词人“衰容”相映,暗喻年华老去、身世飘零。他自问“何事”,却只书空无语,唯有以酒浇愁,醉、病、慵交织,尽显潦倒之态。下阕转写秋日庭院,光阴如箭,草木无言却似在伤人,更添几分凄凉。末句“都将万事,付与千钟”,词人索性将万般心事托付给千杯浊酒,任酒花泛白、眼花缭乱、烛花摇红,在醉眼朦胧中超脱尘世纷扰。
全词以秋为底色,借酒抒怀,语言质朴却意蕴深沉。苏轼将贬谪之苦、人生之叹皆融入酒中,既有对现实的无奈,又有随遇而安的旷达,尽显其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豁达胸襟。
图片
图片
4
图片
鹧鸪天·寒日萧萧上琐窗
李清照〔宋代〕
寒日萧萧上琐窗,梧桐应恨夜来霜。酒阑更喜团茶苦,梦断偏宜瑞脑香。
秋已尽,日犹长,仲宣怀远更凄凉。不如随分尊前醉,莫负东篱菊蕊黄。
此词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。依词中“仲宣怀远”和“莫负东篱”两句,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,时间大约是宋高宗建炎二年(1128),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。这首词便是她深秋时节独居闺中的心境写照。
上阕以“寒日萧萧”起笔,秋日残阳冷冷地爬上雕花窗棂,梧桐似怨夜霜摧残,暗喻词人内心的凄凉。她借酒消愁,酒阑后偏爱团茶的苦涩,梦断时独嗅瑞脑香的清冷,苦与香交织,恰似她孤寂中强自慰藉的复杂心境。下阕“秋已尽,日犹长”,秋尽而白昼漫长,更显时光难熬;引王粲《登楼赋》之典,自比“仲宣怀远”,抒发漂泊无依的凄凉。末句“不如随分尊前醉,莫负东篱菊蕊黄”,她索性以酒为伴,在醉意中暂忘忧愁,莫辜负秋日东篱的黄菊——这既是自我宽解,亦是残秋中仅存的一抹温暖亮色。
全词以秋景为底色,借酒与茶、香与菊,将故国沦丧、身世之悲娓娓道来,语言清丽而意蕴深沉。
图片
图片
5
图片
饮酒·其七
陶渊明〔魏晋〕
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。
泛此忘忧物,远我遗世情。
一觞虽独尽,杯尽壶自倾。
日入群动息,归鸟趋林鸣。
啸傲东轩下,聊复得此生。
陶渊明此诗创作于他归隐田园之后。远离了官场的污浊与纷争,在宁静的乡村中寻得了内心的栖息之所,这首诗便是他悠然心境的生动写照。
诗的开篇“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”,描绘出秋菊带着晶莹露珠、色泽动人的美好景象,诗人亲自采摘,尽显对秋菊的喜爱。这秋菊不仅是自然美景,更是他高洁品格的象征。
“泛此忘忧物,远我遗世情”,诗人将秋菊泡入酒中,借酒消忧,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烦恼。他独自饮酒,“一觞虽独尽,杯尽壶自倾”,尽显自在洒脱。
随着日暮降临,“日入群动息,归鸟趋林鸣”,世间万物都归于宁静,归巢的鸟儿欢快鸣叫,营造出祥和的氛围。此时,诗人“啸傲东轩下”,在东窗下放声长啸,悠然自得,感慨“聊复得此生”,能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此生,已然满足。
整首诗以秋菊、美酒为媒介,展现了陶渊明归隐后的闲适与超脱,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。然而,“聊复”(姑且算是)一词,又给这一切罩上了一层无可奈何的色彩,它上承“忘忧”、“遗世”,仍然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,并非一味悠然陶然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库东配资,十大配资平台app,股票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